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找药 (第3/3页)
觉地凝神细听。 “只见那林大人,一不逼税,二不抢粮。他换上一身布衣,带着三两个随从,亲自走访了漳州最大的几家米商巨贾。” 她的声音压低了少许,带着一丝神秘的色彩:“他不言政令,不论律法,只与那些富商巨贾们,品茶,下棋,闲话……家常。” “哦?”村民们发出疑惑的声音。 “期间,他似无意般提起,听闻邻州某巨贾, 因囤米过多,民怨沸腾,竟被一伙‘来历不明’的流民趁夜烧了粮仓,那巨贾一家……唉,惨哪。” 宋羡仪的语气轻描淡写,却让听的人脊背莫名一凉。 “他又说起,京城某位勋贵,暗中支持粮商抬高米价,中饱私囊,不料被御史拿到了证据,一封奏折直达天听……最终,那勋贵削爵流放,家产充公,支持的粮商自然也……” 她的话没有说完,但其中的意味,在场只要不是傻子,都能听得明白。 软硬兼施,敲山震虎。既点明了围积的风险,又暗示了违反朝廷律法的下场。 “……三日之后,那些米商竟主动开仓,以‘平价’售出一部分存粮。虽仍是杯水车薪,却也让不少百姓得以喘息。林大人又组织百姓以工代赈,兴修水利,最终熬过了那次大灾。” 故事讲完,场中一片寂静。村民们似乎还沉浸在那位林远大人的手段中。 这哪里是什么“奇闻趣事”,这分明是一堂活生生的……权谋课! 赵七在窗后,心中震撼莫名。他自幼接触的都是朝堂博弈、帝王权衡,却从未想过,这些手段竟也能以这种方式,讲给这些挣扎求存的村民听? 她到底想做什么?仅仅是为了换点粮食?还是…… 他看见宋羡仪说完故事,又拿起那碗清水慢慢喝着,目光似不经意地扫过全场,在某些人脸上微微停留——比如那个满脸横rou的汉子,以及几个平日里眼神闪烁、似乎别有营生的人。 那几人接触到她的目光,竟有些不自然地避开了。 然后,宋羡仪放下了碗。 “故事讲完了,散了吧。”她语气恢复平淡,开始收拾桌上那点微薄的报酬。 然而,就在这时,一个老妪颤巍巍地走上前,手里捧着两个干瘪的野薯:“宋先生……俺……俺家里没啥值钱的,这两个野薯,您……您能再给俺们讲讲吗?俺就想听听……那些贵人最后咋样了……” 接着,又有一个汉子,犹豫了一下,从怀里摸出半块黑乎乎的、硬得能砸死人的饼子,放在了桌上。 “是啊,宋先生,再讲一个吧!” “俺这有点草根……” 零零散散的,竟又有几个村民拿出自己仅存的一点点食物,放在桌上,眼里带着一种近乎卑微的渴求。他们渴求的或许不只是故事,更是故事里那一点点虚幻的“希望”,或者仅仅是……忘记现实痛苦的短暂片刻。 宋羡仪看着桌上那点可怜巴巴的东西,沉默了片刻。 她轻轻叹了口气,那叹息轻得像一阵风。 “好吧。”她将那些东西一一收进布包,然后抬起头,目光变得悠远。 “那再讲一个……关于京城徐家的吧。”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